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01年第4号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3:19:21  浏览:838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01年第4号

海关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01年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01年第4号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决定,自2001年6月22日起,对报关进口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空调加征100%特别关税。
特此公告。

附件1
征收特别关税的计算公式:
关税=关税完税价格×进口关税税率
特别关税=关税完税价格×特别关税税率
进口环节消费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完税价格×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率
进口环节消费税完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特别关税)/(1-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率)
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完税价格×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
进口环节增值税完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特别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

附件2

征收特别关税商品税号和具体商品名称清单
------------------------------------------
|商品类别| 税则号列 | 商 品 名 称 |
|----|--------|--------------------------|
| |87021091|≥30座大型客车(柴油型) |
| |--------|--------------------------|
| |87021092|≥20座,但≤29座的客车 |
| |--------|--------------------------|
| |87021093|≥10座,但≤19座的客车 |
| |--------|--------------------------|
| |87029010|≥30座大型客车(非柴油型) |
| |--------|--------------------------|
| |87029020|≥20座,但≤29座的客车(非柴油型) |
| |--------|--------------------------|
| |87029030|≥10座,但≤19座的客车(非柴油型) |
| |--------|--------------------------|
| |87032130|排气量≤1L的小轿车 |
| |--------|--------------------------|
| |87032190|排气量≤1L其他车辆 |
| |--------|--------------------------|
| |87032230|1L<排气量≤1.5L的小轿车 |
| |--------|--------------------------|
| |87032240|1L<排气量≤1.5L的越野车 |
| |--------|--------------------------|
| |87032250|1L<排气量≤1.5L,≤9座的小客车 |
| |--------|--------------------------|

|汽 车|87032290|1L<排气量≤1.5L的其他车辆 |
| |--------|--------------------------|
| |87032314|1.5L<排气量≤2.5L的小轿车 |
| |--------|--------------------------|
| |87032315|1.5L<排气量≤2.5L的越野车 |
| |--------|--------------------------|
| |87032316|1.5L<排气量≤2.5L,≤9座的小客车 |
| |--------|--------------------------|
| |87032319|1.5L<排气量≤2.5L的其他车辆 |
| |--------|--------------------------|
| |87032334|2.5L<排气量≤3L的小轿车 |
| |--------|--------------------------|
| |87032335|2.5L<排气量≤3L的越野车 |
| |--------|--------------------------|
| |87032336|2.5L<排气量≤3L,≤9座的小客车 |
| |--------|--------------------------|
| |87032339|2.5L<排气量≤3L的其他车辆 |
| |--------|--------------------------|
| |87032430|排气量>3L的小轿车 |
| |--------|--------------------------|
| |87032440|排气量>3L的越野车 |
| |--------|--------------------------|
| |87032450|排气量>3L,≤9座的小客车 |
------------------------------------------

------------------------------------------
|商品类别| 税则号列 | 商 品 名 称 |
|----|--------|--------------------------|
| |87032490|排气量>3L的其他车辆 |
| |--------|--------------------------|
| |87033130|排气量≤1.5L的柴油型小轿车 |
| |--------|--------------------------|
| |87033140|排气量≤1.5L的柴油型越野车 |
| |--------|--------------------------|
| |87033150|排气量≤1.5L,≤9座的柴油型小客车 |
| |--------|--------------------------|
| |87033190|排气量≤1.5L的柴油型其他车辆 |
| |--------|--------------------------|
| |87033230|1.5L<排气量≤2.5L的柴油型小轿车 |
| |--------|--------------------------|
| |87033240|1.5L<排气量≤2.5L的柴油型越野车 |
| |--------|--------------------------|
| |87033250|1.5L<排气量≤2.5L,≤9座的柴油型小客车 |
| |--------|--------------------------|
| |87033290|1.5L<排气量≤2.5L的柴油型其他车辆 |
| |--------|--------------------------|
| |87033330|排气量>2.5L柴油型的小轿车 |
| |--------|--------------------------|
| |87033340|排气量>2.5L的柴油型越野车 |
| |--------|--------------------------|
| |87033350|排气量>2.5L,≤9座的柴油型小客车 |
| |--------|--------------------------|
| |87033390|排气量>2.5L的柴油型其他车辆 |
| |--------|--------------------------|
| |87039000|装有压燃式内燃发动机的其他载人机动车辆 |
| |--------|--------------------------|

|汽 车|87042100|柴油型其他小型货车 |
| |--------|--------------------------|
| |87042230|柴油型其他中型货车 |
| |--------|--------------------------|
| |87042240|柴油型其他重型货车 |
| |--------|--------------------------|
| |87042300|柴油型的其他超重型货车 |
| |--------|--------------------------|
| |87043100|汽油型≤5吨的其他货车 |
| |--------|--------------------------|
| |87043230|5吨<汽油型≤8吨的其他货车 |
| |--------|--------------------------|
| |87043240|汽油型>8吨的其他货车 |
| |--------|--------------------------|
| |87049000|装有其他发动机的货车 |
| |--------|--------------------------|
| |87051021|最大起重重量≤50吨的全路面汽车起重车 |
| |--------|--------------------------|
| |87051022|50吨<最大起重重量≤100吨的全路面汽车起重车 |
| |--------|--------------------------|
| |87051023|最大起重重量>100吨的全路面汽车起重车 |
| |--------|--------------------------|
| |87051091|最大起重重量≤50吨的其他汽车起重车 |
| |--------|--------------------------|
| |87051092|50吨<最大起重重量≤100吨的其他汽车起重车 |
| |--------|--------------------------|
| |87051093|最大起重重量>100吨的其他汽车起重车 |
| |--------|--------------------------|
| |87054000|机动混凝土搅拌车 |
------------------------------------------

------------------------------------------
|商品类别| 税则号列 | 商 品 名 称 |
|----|--------|--------------------------|
|手持和车|85252022|手持(包括车载)式无线电话机 |
|载式无线| | |
|电话机 | | |
|----|--------|--------------------------|
| |84151000|独立窗式或壁式空气调节器 |
| |--------|--------------------------|
| |84152000|机动车辆上供人使用的空气调节器 |
| |--------|--------------------------|
| |84158110|制冷量≤4千大卡/时热泵式空调器 |
|空 气 |--------|--------------------------|
| |84158120|制冷量>4千大卡/时热泵式空调器 |
|调节器 |--------|--------------------------|
| |84158210|制冷量≤4千大卡/时的其他空调器 |
| |--------|--------------------------|
| |84158220|制冷量>4千大卡/时的其他空调器 |
| |--------|--------------------------|
| |84158300|未装有制冷装置的空调器 |
------------------------------------------


2001年6月2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督查汇报会纪要的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安监总司函管一字[2005]54号
 
关于印发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督查汇报会纪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全国非煤矿山重点地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监管工作,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今年3月我司下发了《关于开展非煤矿山重点地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查工作的函》,6-7月各督查组分别赴有关省、自治区进行非煤矿山重点地区专项整治工作督查。8月4-5日,我司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督查汇报会。现将该汇报会纪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附件: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督查汇报会纪要


二○○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附件: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督查汇报会纪要

  2005年8月4-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一司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督查汇报会。全国15个省(区、市)的安全监管部门共2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7个督查组汇报了所检查的14个省(区、市)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和许可证发证进展情况,同时,大家交流了各地开展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的经验和做法,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监管一司刘成江司长就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效、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做了重要讲话。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工作重点,坚定了进一步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的信心。会议取得了预期效果,并就有关工作达成共识。

  一、继续深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强化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三年多的努力,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安全生产总体形势趋好,伤亡事故得到初步遏制,并为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特别是近几年每年均有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各地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矿产资源整顿治理、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开展等工作继续深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要突出重点,重点整治非法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

  二、加快安全生产许可证颁证进度。要把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作为当前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保证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进度。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认真研究,积极应对。要坚持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动摇,树立不怕困难和勇于解决问题的决心,坚决纠正和克服颁证工作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不严格等行为。

  三、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全面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各地要根据《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办法及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27号)精神,积极组织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各项生产活动和行为,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加大相关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力度。由于冶金、有色、建材、地勘等相关行业的行业管理严重弱化和大量非公有制小企业进入,导致相关行业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总体滑坡;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几个行业的生产发展较快,生产与安全的矛盾日显突出。为有效防范冶金、有色、建材、地勘等相关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各地应充分借鉴在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方面的经验,认真研究对冶金、有色、建材、地勘等相关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切实做好对冶金、有色、建材、地勘等相关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首先要树立公正廉洁的形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敢于执法和善于执法,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二要增加监管队伍力量。应积极的向地方政府反映,当前监管力量偏弱,与目前面对的监管对象不匹配的情况,争取尽可能多的人员配备。三要进一步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为安全监管人员创造培训、学习机会和条件,使他们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国家政策、法规、熟悉生产工艺、了解企业情况,具备综合协调能力,使安全监管工作事半而功倍。同时监管工作要充分依靠专家力量,要尽快建立起技术支撑体系。

  六、国家总局组织对重点地区的专项督查,既解决了国家总局人手不足的问题,又为各地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督查,国家总局进一步了解重点地区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的基本情况,并能够帮助被查省(区)查找问题。这项工作今后将不断改进和完善。

  各地应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和借鉴好经验、好做法,改进自身不足,提高认识,规范行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全面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和许可证发放工作,为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做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企业向下岗待工人员劳务输出输入管理办法

北京市劳动局


企业向下岗待工人员劳务输出输入管理办法
北京市劳动局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实施再就业工程,做好企业下岗待工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进一步规范劳务输出输入工作,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劳务输出输入是指下岗待工人员在保留原企业劳动关系的前提下,由有关单位组织其集体到外单位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辖区内的企业及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
第四条 劳务输出输入应采取有组织的集体方式进行。各行业、企业及劳动行政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和下岗待工人员所在企业均可从事劳务输出输入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 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作为劳务输出输入的第三方,负责为输出输入双方提供劳务供求信息,开展职业指导、政策法规咨询、提供洽谈场地等中介服务。
第六条 劳务输出方应与劳务输入方依法签订劳务合同。
劳务合同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用工期限;
(二)用工人数、工种;
(三)输出人员在生产、工作岗位上应完成的数量、质量;
(四)劳务报酬、社会保险、安全生产、福利待遇;
(五)终止、解除合同的条件;
(六)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应承担的责任;
(七)双方认为需要规定的其它事项。
第七条 劳务输入方负责劳务人员的日常生产和工作的管理。
劳务输出方负责劳务输出协议期满职工的接收,并依法为外出劳务人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第八条 输入企业支付劳务人员的劳务报酬应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输入企业可将劳务人员的劳务报酬支付给输出企业,由输出企业支付给劳务人员本人,也可以直接支付给劳务人员本人。具体的分配方式由双方在劳务合同中约定。劳务报酬应在本企业工资基金中列支

输入企业应支付给输出企业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用,用于输出企业为劳务人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及其它费用支出。
第九条 输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的法律法规,保护劳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劳务人员在劳务输出期间,因工负伤、因工患职业病及因工死亡的,按照有关规定以及签订的劳务合同处理。
劳务人员在劳务输出期间,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形成的各种费用,由输出企业负责支付。
第十条 下岗待工人员应积极参加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如不能参加有关单位组织的集体劳务输出,可自行联系输出单位。输出者本人应按本办法第八条第二项之规定,向所在单位支付管理费用,并签订协议文书。
第十一条 被输出从事劳务工作的下岗待工人员不再视为下岗待工人员,其“下岗待工证”由原企业或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收回,并上交发证机关。
第十二条 本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通过劳务输出输入形式使用下岗待工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劳动者与劳务输出输入方发生争议,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可将输出方列为被诉人,将输入方列为第三人。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企业间富余职工劳动输出输入试行办法》(京劳管发字〔1992〕85号)同时废止。



1996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