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10:03:54  浏览:89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已经2012年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9月8日公布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骆琳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用人单位(煤矿除外)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煤矿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第四条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分级管理的原则。

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及其所属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向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向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第五条 用人单位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和下列文件、资料:

(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六条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同时采取电子数据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

用人单位应当首先通过“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照本办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连同有关文件、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受理申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报文件、资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第七条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三)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四)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第九条 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自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条 受理申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管理档案。职业病危害项目管理档案应当包括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数量、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行业及地区分布、接触人数等内容。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进行抽查,并对职业病危害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违反有关保密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举报制度,依法受理和查处有关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行为的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如实地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关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的式样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9月8日公布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发布



第一条 为了奖励发明,促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说的发明是一种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它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前人所没有的;


(2)先进的;


(3)经过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的。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科委)统一领导全国发明奖励工作。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市自治区科委)负责领导本部门、本地区发明的申报、审查工作。


第四条 发明者(集体或个人)申报发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发明的名称;


(2)发明的详细内容;


(3)发明者;


(4)列为发明的理由;


(5)完成发明的时间;


(6)申报日期;


(7)申报单位及审查意见。


第五条 发明的报批程序如下:


(1)发明者申报发明,按照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同时抄报省、市、自治区科委和国务院主管部门。


(2)各省、市、自治区厅、局对收到申报的发明应及时进行审查,并将符合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报所在省、市、自治区科委及国务院主管部门。


(3)省、市、自治区以下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和各种学会均可向所在省、市、自治区有关厅、局推荐发明项目;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各种学会可向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推荐发明项目。


(4)各省、市、自治区科委和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对收到申报的发明应及时组织审查,并将符合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评定奖励等级,报国家科委。


(5)国家科委设发明评选委员会,负责评选发明项目,评定奖励等级,然后由国家科委核准授奖。


(6)国防专用发明的申报审批程序,由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工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另行规定;国防专用的发明经国防科委或国防工办审查、评定奖励等级,批准后,报国家科委核准授奖。


第六条 对发明的奖励,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实行精神鼓励和特质鼓励相结合而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发明项目按它的作用意义大小划分为四等奖,各等奖励如下:


奖励等级 荣誉奖 奖金

一 发明证书及奖章 二万元

二 发明证书及奖章 一万元

三 发明证书及奖章 五千元

四 发明证书及奖章 二千元


第七条 特别重大的发明列为特等奖,由国家科委报国务院批准,另行奖励。


第八条 集体发明(包括协作单位)所得奖金,按照发明者贡献大小,合理分配。个人发明所得奖金,发给个人。


第九条 发明属于国家所有。全国各单位(包括集体所有制单位)都可利用它所必需的发明。


第十条 发明内容的公布和密级的划定,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家科委批准;国防专用发明内容的公布和密级的划定,由国防科委或国防工办批准。


第十一条 由于对外贸易或其他原因,向国外提供列入保密范围的发明内容时,须经国家科委批准。


第十二条 旅居外国的华侨和外国人士都可向国家科委申报发明,经审查批准后,按本条例规定给予奖励。


第十三条 对发明项目如有争议,可向上级机关反映,上级机关应认真调查审理。


第十四条 各部门和各单位对群众的发明,应当给予鼓励,采取严肃认真和产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贯彻执行奖励制度时,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倡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反对本位主义、个人主义、互不协作等不良倾向。对打击、压制发明和在发明上弄虚作假、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应当批评教育,加以纠正,情节恶劣者,应给以处分,直至依法惩办。


第十五条 本条例自国务院发布之日起实行。

上海市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规定(试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规定(试行)
上海市政府



第一条 为了适应本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包括个体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实行自筹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型单位。
第三条 申请建立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应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一、申请人系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非在职科技人员,包括退职、辞职、退休、离休、待业以及经特殊批准停薪留职等科技人员;
二、有明确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经营范围;
三、至少有一名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相应职称)的专职科技人员;
四、有一定的资金和工作条件;
五、有固定的工作地点。
第四条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可由申请人向该机构所在地的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申请人的申请后,应将批准结果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备案,并抄送有关部门。
第五条 申请人应持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批准书向所在地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税务局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向工商银行区(县)办事处申请设立银行帐户。
第六条 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的撤销,应由原申请人提出申请,向有关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七条 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的经营范围:
一、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二、对引进技术、科研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和推广、移植;
三、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情报和技术服务;
四、为用户培训技术人才等。
第八条 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经营各类业务应实行经济合同制。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向机构所在地的区(县)公证机关或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公证或鉴证。机构所在地的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应协助公证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做好公证和鉴证工作。
第九条 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可以聘请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到本机构兼职。在职科技人员利用工作时间到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兼职的,应取得本人工作单位的书面同意证明件。
第十条 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在经营业务过程中,凡利用外单位(包括受聘人员原工作单位)的科技成果、未经鉴定的阶段成果、技术设备等,应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精神,实行有偿转让和有偿使用,违者应负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应依法纳税,并应向主管本机构业务的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缴付管理费。属集体性质的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在开办后一年内,可以免缴工商所得税。
第十二条 本市民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第十三条 本规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自一九八四年九月一日起试行。本规定的实施细则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另行制订。本规定如有未尽事宜,得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随时修订、补充之。



1984年8月27日